2016-2017-2软件工程课程总结
本学期的软件工程课程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落幕了,我们的暑假也正式开启,终于有时间写写这门课的总结了。
在2016年下半学期末的时候课程组就决定使用邹欣老师的书《构建之法》,由课程组长王瑞老师带领入构建之法的群,然后接着又加入了软工助教群,博客园群等微信群,一直在观望,看看其他学校的软工课是如何开设的,有何特别之处。最后在周筠老师的鼓励下在博客园开了博客, 开弓没有回头箭,紧接着在寒假赶紧偷师学艺,学习别人是如何使用《构建之法》这本书的,是如何在博客园开课的,紧锣密鼓的准备着本学期的软工课程。
本学期的开课情况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,这是我第二次上软工课程,相比较第一次真是收获颇多。首先说说《构建之法》这本书,真的非常感谢陈文光主任推荐的这本书,与我们之前用的软工课本相比,这本书既有理论又有例子,书上的例子生动有趣,让学生更愿意多去看看课本,并且在做项目时能够想到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,进而知道自己需要注意的地方,比如:在讲到代码的规范的时候,书上描述的几个同学的反应可使学生们身受同感,影响深刻,那么大家在以后写代码时下意识就会想到这个故事,从而规范自己的代码。此外,与本书配套的资源在邹欣老师的博客里都带有,博客中有相对应的项目实例,我们都可以参考使用,真可谓是面面俱到。再说说这本书的作者邹欣老师,我从未见过哪本书的作者可以如此尽职尽责,帮着我们开课,还帮着我们完善每次布置的作业,还去查看学生的作业,并与学生互动。佩服邹欣老师对软工课程的认真的态度,更要向邹欣老师学习做学问坚持不懈的精神,《构建之法》一直在完善。本书的编辑周筠老师的一直鼓励,以及提供各种的资源,对于我们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,是一位认真、严谨、热心的老师。从周老师身上不仅仅学习的是课程,还学到了很多课程以外的东西。最后说说我们的课程组和学生,课程组三位老师齐心和力的配合,有问题一起商量解决,是我们这门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础。学生在刚开始时各种怨言,觉得压力大,作业多,到最后的收获满满。虽然很辛苦,但是觉得很值。
本次开课与以往开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不仅仅需要最终提交项目,还需要将做项目的心路历程一一记录:
- 博客园的首次使用让学生必须提交作业,因为每次提交都有记录并且有截至日期,对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作业,让学生不再抱有“我什么时候都可以交”的侥幸心理,并且对每次作业的打分学生可以及时看到,对自己的分数做到心里有数,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,去看看得分高的作业是如何得到高分的;
- 学生在本次课程中学会的很多的工具,如:coding.net,很多在线的原型工具,录制视频的软件等等,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,提高效率;
- 在之前的软工课程中从未让学生进行过结对编程,本次课程让学生结对编程,并且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,通过结对编程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,改正自己编程中的不良习惯,学会头脑风暴,找寻更好的方法;
- 在本次课程需求分析时使用了NABCD模型,让学生模拟向投资人介绍自己的项目,感受真实;
- 本次课程在分数比例上也做了大的调整,平时的学习过程占了总成绩的80%,期末占了20%;
本次开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:
- 学生在组队时没有声明人数的限制,导致有的组多达7人;
- 博客作业由于人数过多,时间有限,只能进行评分,没有过多的点评;
- 在最后统计作业时有的学生觉得分数有失公平,在下次开课时需要提前告知如果觉得有问题,必须评分后立即提出,过期不候;
本门课程对我个人带来的提升也是很大的,首先在布置作业时我会反复的去学习别人的博客,看看别的老师是如何出题,如何评价的,再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布置作业。并且从邹欣老师那儿学到作业一定要尽量细化、尽量具体,这样在评分时可以有理有据。不仅在课程上养成的这个好习惯,更是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如此,条理清晰。其次也提升了自己使用各种工具的能力,因为要教给学生用,首先自己也得了解,learning by doing。最后,通过本门课程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值得学习的老师,认识到自己的不足,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!
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写过文章了,感觉相当生疏。最后附一张领骑衫获得学生的照片,衣服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