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1-5 :本文写于1号,本来只是随笔的文字,没有想到有这么多朋友的关注和认可。有朋友留言说有必要加一点体会性的文字,我觉得这个建议真的很好。有更多建议或是交流,请加关注我的新浪微博http://weibo.com/u/1186347743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昏锅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杭州的2012显得很阴冷。1号2号是我oncall,所以大门不出、二门不迈。一边的笔记本几乎是24小时开机,今天还算清净,处理了一个工单后一直没人打扰。昨天在微博上疯了个消息,大意是说时间过的太快,转眼又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了,得回首一下。一个同事回消息说:习惯回首说明你老了。是啊,从06年毕业后到今天,5年半了,奔三的人往往在这个时候总是特别的惆怅。作为一个从事了5年运维工作的我来说,不算资深,但也算是有所经历的人,这么说不过分吧。
时间先回到2008年吧,也是今天,记得不错的话,镇江大雪。我和一起住的同学一起谈论憧憬着不知未来的将来,虽然谈话本身没有什么结论,但却有了一个坚定的想法:Do Something!是啊,如果就这样生活,说不定哪一天我会后悔,后悔年轻的时候没有抓住自己的机会,我不甘心只是一个小角色。于是7月,在那个最热的夏天,毅然决然的离开,放弃了生活了6年的城市(4年大学,2年工作),放弃了稳定的工作,放弃了已购的新房和当年在这里生活的一切想法。走的那一天,7月12日。登上去往上海的动车,一路上的的忐忑至今让我记忆犹新。到了上海,踏着脚下的土地,看着周围如潮的人群,内心的感觉实在是无法言喻。
时间倒回到2006年。大学毕业的我成功的和其他人一样,拿到了毕业证,拿到了失业证。记不清几个月后,阴差阳错的进入到一家金融机构,做起了公司网管,这也算是我运维工作的起步吧。工作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方面实在是太过欠缺,于是养成了每天学习网络知识的习惯,我必须承认,一开始,我只是想更多的知道一些原理,后来居然发现自己着迷了。当年我拿着1500元的工资,居然省吃俭用的,凑齐1500去报名学习CCNA的课程,也算是巧合,也是个夏天。2006年十月一日,我到南京参加为其一周的培训,当时还有几个同学在南京,于是借住在同学宿舍的客厅里。这里插一句,有个兄弟宿舍里及其脏乱,地上各种垃圾里还夹杂着用完丢弃的套套,恶心的我到现在想起来还能吐。培训7天的内容现在看很简单,但是当时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压力,学完回来为了做实验,又借钱买了一台戴尔笔记本,14寸的宽屏在那个年代还是很潮的。那时候上班每天都能准点下班,下了班后就是我一个人在家里用dynamics做实验,后来虚拟机不过瘾,又花大几千买了一套cisco的设备回来每天敲实验。等我慢慢的对网络越来越有感觉的时候,突然有一天萌生了一个想法,说到底就是渴望成就感。(此处插播广告,当年这套设备总共花了2500,3个25系列的路由器,另加一个是带异步口的,型号应该是2511,试验中充当终端服务器。这套设备现在闲置在家中好久了,有意者愿1600出。使用设备学习的感觉要比模拟器好n多倍,私信详谈)
继续回到2008年。在上海没有想象中风顺,到11月份我找到一份工作,系统工程师。上班的前一天,我跑到徐家汇的一个李宁鞋店,买了一双我看过好几遍都没有舍得买的鞋,是啊,打完折300元的鞋,现在买什么都没有当年那样的满足感了。第一个月拿到工资的时候,不禁哑然失笑了,2700元。可是,这是自己选择的路,哪怕跪着,也要走完。可是今天我必须承认,当年的这2700元的时代,却是我成长最快的时代,我第一次那么大密度的接触到那么多的技术,我不记得当时在那里度过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。可是,直到现在,还有当时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使用了整套由我配置的网络设备,网站使用我亲手搭建的负载均衡设备,这些足以让我满足。后来虽然经历过易趣网、51job、阿里巴巴,虽然后来工资待遇、福利方面也比那时得到改善,但是就这段经历而言绝对是最值得回忆的。
不得不说在阿里巴巴的这15个月。如果说,之前的经历都是在基础性的成长,那么在阿里巴巴的经历应该算是眼界的开阔。阿里的技术人员是非常密集的,而且高手如云,你可以接触到各类在业界牛中逼哄哄的人,无论如何,只要你愿意,你都可以主动的和他们沟通学习。另外一点加班是非常正常的,我不了解其他非技术部门的情况,但是就技术类的岗位,加班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。刚来的那会儿,由于当时新上的一款产品只有我一个运维人员,产品正常的运维以及bug排查太占用时间,我几乎每天都是凌晨回去。有时候临到下班时间都没什么加班的需求,突然到7点来一个case。记得有次周末,准备下班了,突然有个用户,十万火急的跑过来说有个十万火急的需求,结果查明是内部一个测试虚拟化平台的虚拟机启动不了,当时由于不支持虚拟机的冷热迁移,只能手工hack产品逻辑,手工冷迁移,7台机器花了十几个小时才全部启动成功并恢复所有数据,一个晚上修复数据。TAXI票单上显示回家的时间是7点09分,第一次目睹杭州的早晨,我背着厚实的笔记本,感觉着肩头的承重、冬天的刺骨,还有对未来的希望。可是在那一刻,我觉得希望是一个永远都可以用来欺骗自己的词汇。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,后来虽然人员上得到了补充,但是同时所要运维的集群个数也是急剧增加,附属产品也一个个的起来,这样加班还是家常便饭,加上产品24*7的故障响应,每个运维人员在经历和体力上都同时面临着考验。此时此刻,我个人参与的产品横跨弹性计算平台(虚拟机生产控制系统)、SLB(基于lvs的软件负载均衡)、ACE(cloud engine应用托管),面对多个产品线的运维工作,在新的一年里,总结和理顺流程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情。
总结一下吧,也算是对希望跨入运维或是刚刚踏入运维序列的同学的一点建议。运维工作真的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,意味着你要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精力,意味着你必须要放弃很多休息时间,当然你也会收获很多,在知识广度上的扩充和积累绝对是非常迅速的,我个人认为可能需要你有一些小聪明或是灵性,说到底就是能迅速的弄懂很多原理来解决眼前的事情。意味着24*7的工作性质,意味着无尽的问题,意味着冬天里半夜3点中的一个电话你必须立即解决。不论是成就感还是挫折感你都能在这里体味的淋漓尽致。新形势下的运维人员也要同时具有软件开发的能力,至少不能仅仅局限于只会一种语言,运维工具的开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现代运维的特征,英语里面的一个新的词汇叫做dev-ops,说的就是这个。几年前没有开发经验就可以做运维,因为那时候的运维基本上是充当开发人员的助手、做着重复和没有技术含量的事情的,但是现在,如果说没有开发经验是做不好一个运维工程师的,在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也是我个人的短板,急需提升。可以说现代运维给运维工程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,运维工程师在facebook里面是最被尊重的一批人,被称之为一群“无所不懂”的家伙,他们可以给开发人员提供各种思路和帮助。一句话说,运维人员的角色已经需要你can be anyone,运维人员任重而道远,所以如果你做好准备的话,Go and have fun!
原文出处: 韩昊 1 2 3 4 5 6 7 8 9 10 作 者:韩 昊 知 乎:Heinrich 微 博:@花生油工人 知乎专栏:与时间无关的故事 谨以此文献给大连海事大学的吴楠老师,柳晓鸣老师,王新年老师以及张晶泊老师。 转载的同学请保留上面这句话,谢谢。如果还能保留文章来源就更感激不尽了。 我保证这篇文章...
原文出处: 韩昊 我保证这篇文章和你以前看过的所有文章都不同,这是 2012 年还在果壳的时候写的,但是当时没有来得及写完就出国了……于是拖了两年,嗯,我是拖延症患者…… 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就是: 要让读者在不看任何数学公式的情况下理解傅里叶分析。 傅里叶分析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工具,更是一种可以彻底颠覆一个人以前世界观的思维...
很多Linux高手都喜欢使用screen命令,screen命令可以使你轻松地使用一个终端控制其他终端。尽管screen本身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,byobu作为screen的增强版本,比screen更加好用而且美观,并且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快捷的热键。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:你通过Secure Shell(ssh)链接到一个服务器,并...
Narrowband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时域位置每1个SFN存在一个NPSSSFNSubframeSymbol长度每个SFN5最后11个symbol11个symbols频域位置NB-IOT下行带宽固定180kHz,一个PRB,12个子载波。...
[h1]反斜杠只能够阻止一个字符 [h2]位于键盘的左上角,和~公用一个键。...
我们都知道,开发人员的考核中,bug这块占了一定的比重,那么我们在统计每个开发人员的bug数时,显然要做到有效,不能把缺陷管理系统上的bug不经过处理,就直接进行统计. 如何统计有效bug数呢? 我们从bug的属性上进行控制,分析如下: bug问题来源: 需求问题架构问题设计问题编码问题 -------开发人员测试问题集成打包问题--...